记者程拓:和老于再谈一谈“牛业贷”

此文系《北京商报》记者程拓以个人名义发布,意在与途牛CEO于敦德就“牛业贷”进行观点上更进一步的交流。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环球旅讯立场。

日前,途牛的于总亲自撰文回应我对“牛业贷”的质疑,据某“业内媒体”称,这是近年来国内在线旅游上市公司CEO,亲自撰文回应媒体质疑的先例。

本人在此先对于总直面质疑的态度表示钦佩,不得不承认,于总的回复的确令我受益良多。同时,也欣赏于总、吴总昨日隔空论道的胸襟、气度。

但钦佩之下,问题仍需探讨。小弟不才,一方面是这两日正处于年假之中,贪玩心切,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于总;另一方面则是于总在回复中提及太多的专业术语,尚未理解消化之前,也不敢妄下评论。

不过于总说,“沟通与观点最重要,现在的时代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”。因此,还是斗胆与于总再次请教几个问题,与于总在休闲旅游浸淫多年所积淀的知识相比,初入行当的我当然稍显稚嫩,不足之处还望海涵。

于总提到,途牛Q3的37天正向现金流有31天来自于客户预收,有6天来自于采购应付。6天的应付账期相对于整个行业,目前动辄一两个月的账期现状来说,已经是非常高效率的结算水平。

我理解的“6天应付账期”是,从途牛承诺给供应商结款那天算起, 6天之内一定会完成结款。但是究竟是从哪一天结款,于总并没有提及。

而按照此前公布的,途牛对供应商的“T+1+2日结”(游客游玩归来后,供应商1个工作日确认账单,账单确认完后途牛最迟在2个工作日支付)和“T+1+2月结”(游客游玩归来的下一个月的1日,由供应商确认账单,确认完成后途牛最迟在2个工作日支付)两种结算政策来看,途牛对供应商的账期仍旧较长。

但这里的较长是与同样是在线旅游公司的企业做横向比较。例如,携程对供应商采取的“T+7”结算账期(用户预订付款确认日算起,携程最迟在7个工作日支付)。

为何要全额押款?

不过,于总对携程的“T+7”结算账期并不十分认同,认为途牛归来结算的模式,可以确保服务质量。如果按照确认支付,途牛将需要在出游前就付款,这样对于出游中的服务质量把控,以及为客户提供最优体验的效果,难度会增加。

然而我却有另一种看法,旅游中的服务质量的确存有不可控因素,但并不是每家供应商的每次出团都会出现问题。如果是保证服务品质,业内按百分比押款的政策也有很多,为何途牛偏偏选择全额押款。

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,途牛、同程的出境游之争已经开始,携程的旅游度假业务部门也在跃跃欲试,届时针对结账周期必将有重要的博弈。

途牛真的具备独特优势?

当然,于总反过来又说,对于上游合作伙伴来讲,最重要的还是量,采购量是决定采购条件的最大因素。即使给最好的结算条件,产品销售不出去也没用。

但面对携程平台跟团游15倍的增速,同程10余倍的增速,途牛在销量方面真的可以一家独大,稳如泰山么?

去年在线旅游市场渗透率为7.7%,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为300亿元左右,按照行业每年30%左右的增速,预计今全年年将有400亿元以上的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。

目前途牛的销售额在50-60亿元左右,相信途牛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还远远不够大。

一点总结

第一个问题,于总所没有提及的结算日如何计算?第二个问题,为何途牛要压供应商的全部账期?第三个问题,为何于总一定要坚持途牛现有的账期模式?

于总撰文说了很多,我也提问了很多。但无论千言万语,我们可以将这些汇聚成一个问题,即我质疑途牛“牛业贷”文章中的核心关键,并且我也想听于总亲口介绍下,途牛“牛业贷”究竟动没动供应商账期资金?(这句明显点o(∩_∩)o 哈哈)

于总曾说,“途牛有现金流,我们能真正做金融。酒店是现付的返佣模式,机票要出票是要先押一笔大钱才能出票的,而且结算周期也很短现金沉淀不下来,其它的标准化低客单价品类也大都类似。”

“我们的主营业务休闲旅游打包产品,是有资金沉淀的,我们Q3结束账上有15亿现金,自创业以来现金流一直都是正向的”。

旅游与金融相结合并不应该被抨击,美国运通公司是国际上最大的旅游服务及综合性财务、金融投资及信息处理的环球公司,就完成了由旅游到金融全覆盖。

然而不合理的金融模式却值得探讨。

在于总眼中缺乏现金流的携程、去哪儿网均有自己的金融业务。其中,去哪儿网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,开发保险产品;而携程则以预付卡的模式,保本6%年化收益,并和携程股价涨幅挂钩来吸引消费者。

这两种模式目前来看均是以产品吸引消费者消费的同时,给予消费者利益,同时企业从中赚取利润。而“牛业贷”却是动用原本属于供应商的账期资金,再让供应商为利息买单,中间只有途牛得到了实惠。

在出境游大战一触即发,供应商争夺进入白热化,并且可选择的平台越来越多之时,“牛业贷”是否真的要搞,值得三思。

曾质疑过您“牛业贷”的记者程拓

2014年12月3日

点赞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