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头亏损血战 创业公司或应远离在线旅游

截止昨天,中国在线旅游的四家中概股都已公布2014年三季报。

在携程三季报公布时,一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状态:在线旅游凛冬将至。说凛冬到来,笔者觉得有点夸张。凛冬,说明行业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,比如不景气,没有增长。但如果我们看几家公司的三季报,增长还是非常迅猛的。

我们来看一下四家公司的营收增速,携程三季度的净营收21亿元,同比增38%。去哪儿总营收5亿人民币,增107%;途牛为85%;艺龙最差,同比增速仅为2%。三家公司都保持了30%以上的增长速度,说行业寒冬到来,显得为时过早。

在大旅游的范畴中,两个板块仍然在高速增长,分别是酒店和休闲旅游。

携程三季度酒店预订量同比增69%,环比增26%。去哪儿酒店营收1.117亿人民币(直销占比51%),同比增98%。艺龙三季度的酒店预订量为940万间夜,同比去年三季度的770万间夜,增长速度为22%。酒店预定发展到今天,已经算非常标准化的产品了。从1999年到现在,酒店预定发展了十多年,仍是在高速增长的一个旅游类目,也是最肥的一块市场。中国的30万家酒店中,在线预订渗透率还不到10%,未来空间巨大。另外,由于中国酒店的连锁化程度低,中小家庭旅馆对渠道的依赖性更强。酒店的另一个特点是毛利率较高,远高于机票和休闲旅游。行业平均的毛利约15%。市场空间大、在线渗透率低、连锁化程度低,三个特点使得携程、艺龙、去哪儿三家都把竞争点都把精力聚焦在酒店上。

另一个高速增长板块来自于旅游度假。携程三季度的跟团游和自助游的预定量同比增加了52%,收入同比增12%,环比增74%(由于三季度有中国的国庆节,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)。同比52%的增长,虽然和途牛跟团游89%、自助游81%的增长要逊色些,仍然算是高增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休闲旅游渗透率仍然很低:根据途牛招股书中的数据预测,2014年国内休闲旅游的渗透率约9.6%。线上预订的规模为430亿元。未来三年,线上的复合增长率为35.6%。休闲旅游仍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。

四家上市公司的三季报,真正让人意外的是:携程预计四季度将出现亏损,营业利润率将为-12%至-17%。这家唯一赚钱的在线旅游中概股,Q4预计亏损,释放出的最明确信号是:行业竞争异常激烈,短期之内价格战会异常血腥、短期内要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!从资本市场上看,财报当天携程收盘跌8.48%,途牛也大跌12.88%。市场的忧虑情绪明显。

对于一个正在高速增长的行业,大家却都不赚钱,并且还不惜亏钱抢市场份额。对创公司而言,在线旅游已经不是一个好生意。

在线旅游已经变成一个资本密集的行业。过去两年,大量资本进入在线旅游。门票预订、细分酒店预定、休闲旅游,动辄千万美元。资本进来的同时,也在推高行业的门槛、拉低行业的毛利率。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想要进入核心的三大块市场:机票、酒店、旅游度假,面前都有一个已经上市的公司在守着。不是说创业公司打不过上市企业,而是已经上市的公司,已经积累了很大的优势。不管是品牌还是现金,这些都是创业公司短期内无法企及的。

品牌效应,举一个例子:携程三季报公布的App下载量为3亿次,艺龙为1亿次。两家的推广手法、市场投入,可能有些异同,但不得不承认,携程的品牌优势很强。

资本层面,我们就拿手持现金来说,截止2014年三季度,携程手里的现金及短期投资余额为18亿美金;艺龙手里有为3.15亿美元;刚上市的途牛,虽然市值只有6亿美金,但手里仍有2亿美元的现金和等价物。密集的资本,本身已是一个屏障。用一句话叫:“有钱就是任性”。携程、艺龙这种手持数亿美元现金的公司,订酒店可以直接返现金。创业公司能吗?VC们愿意这样做吗?

低毛利、高流量成本的现实。现在想选择机票和酒店领域创业的公司,不夸张的说,几乎是零机会。旅游度假最近一两年看起来很火,并且也诞生了途牛这样的上市公司。于是,有人说:旅游度假这块还能诞生上市公司,大家赶紧上!旅游度假行业,看起来市场大,但有几个关键点是被忽略的。首先是利润率,行业的平均毛利10%以下(途牛三季度的毛利为6.1%),要想赚钱,怎么破?

毛利低,破解方法主要有两个:提高毛利、规模效应。提高毛利的办法,无外乎两种:引入高毛利产品、扩大规模以提高对上游的议价能力。无论哪个点,都不是创业公司做的事情。拿途牛来说,三季度的净营收为13.1亿人民币,12.9亿来自跟团收入。也就是说,即便途牛目前的规模,在扩板块上显得非常谨慎。途牛的核心业务仍是休闲旅游旅游,而不是扩到毛利更高的酒店。由于途牛做的是直接2C的零售商,当前任务还是扩大规模,以提升对上游的议价能力。一年不到40亿的GMV,6.1%的毛利率,要提高议价能力,途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在流量获取成本上,看看各大上市公司花的钱就知道了:三季度携程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为9700万美元(接近6亿人民币);去哪儿三季度的市场营销费用为2.6亿元人民币。前三个季度,去哪儿光付给百度之心搜索的费用就达到了4.5亿元。这一笔开销,基本算是去哪儿的流量获取成本。途牛三季度的市场费用为1.2亿元,上市以来,途牛加大了电视和线下的广告投放,并冠名《非诚勿扰》。三家上市公司,只有艺龙在市场营销和销售的费用是下降的。其他三家采取的都是较为扩张的策略。

上市公司:有钱、任性。低毛利,高流量成本,这就是行业的现状。

产品高度标准化,价格战成最重要的竞争参数。问个问题:机票、酒店、门票,这三个品类,平台之间的竞争差异是什么?还是价格。酒店,携程、艺龙拼酒店返现,去哪儿、携程拼机票的佣金率。至于门票,算是三个品类中最标准化的一个,在任何一个平台预定,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化。并且,对服务能力也没有过高要求。订机票还会有退改签、退票,门票的退票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自助处理。

所以,在三个品类中,门票价格战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。最早是同程旅游喊出“一元去旅游”,随后携程、途牛、去哪儿迅速跟进。现在不管下载哪家的手机客户端,几乎都能看到“一元去旅游”。不需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,而平台之家又要竞争,必然只能拿价格开刀。而一旦一个品类变成价格战的核心,并且巨头可以把这个品类作为战略亏损品类,这时候,以门票为核心品类的创业公司会很难过。

比如这两天途牛和同程的口水战。同程宣布进军休闲旅游,向途牛发出“战书”。问题来了:为什么以门票起家的同程要进入休闲旅游?

同程最早做的是景+酒模式,通过B2B2C的模式不断发展。同程从旅行社的手中拿就酒店、门票,然后再重新打包卖给消费者,在B2B2C这个模式中,旅游社是最上游的B,同程是中间的B,消费者是C。在整个环节中,同程网充当了一个再分销的角色。

此次同程高调宣布进入途牛腹地休闲旅游,核心原因无外两个:门票的低毛利和休闲游的市场。门票这个生意,刚才已经说了,属于高度标准化商品。人们在购买门票的时候,基本上已经锁定消费了。也就是说,门票是一个常态售卖,不像机票那样存在大幅波动,需要提前锁定。虽然同程最早做门票,但由于品类比较标准、更单价低,巨头很容易杀进来,并且优势更明显(携程三季度的交通票务预订量增加98%)。

说白了,卖门票这个活,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。唯一的技术含量就是价格。所有以门票为核心品类的创业公司,未来不转型,都没有前途可言。所以,现在不管是同程网,还是驴妈妈,这两个都靠门票起家的公司都在疯狂扩类目,两家的手机客户端上,除了第一个板块是景点,驴妈妈之后依次是出境游、酒店、邮轮,同程则连机票、火车票都不放过!

中国在线旅游的市场巨大、渗透率低(2014年休闲旅游的渗透率只有7.7%),增长快(复合增长率超过30%),但目前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。市场大,很多人又不赚钱,似乎像是另一个行业的翻板:电子商务。巨头们都不挣钱,仍在拼命做大规模。并且相互之间还在打架。这里,都有钱、任性的人。创业公司,还是远离的好。

点赞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